1.实验目的
1)研究变阻器的调压特性、学习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2)掌握计算变阻器分压时的容量。
2.预习要求及实验说明
三端变阻器的应用: 作为调整负载上电压之用,通常有两种联结方法。
1)接成分压器
图2-1三端变阻器接成分压器线路
U0:电源电压
R0:变阻器总电阻
R1 R2:变阻器滑动端到两端的电阻
rfZ:负载电阻
当负载电流不大,电压调整需从零开始时,按图2-1联结。
2)接成可变电阻
图2-2三端变阻器接成可变电阻线路
当负载电流很大,电压调整范围要求不宽时,可按图2-2联结。
3)分压器的技术要求
(1)要求调压特性比较均匀。调压特性即Ufz-R1的曲线,若这条曲线接近直线就是调压特性均匀。因此,不希望变阻器在某些位置上移动一点儿,负载电压变化的太多或太少。
(2)变阻器要经济耐用。不要使通过变阻器的电流超过其允许的最大电流,以免烧坏。
(3)对电源所取电流比较小。使不经过负载的电流越小越好。
3.实验仪器设备
1)电路实验箱 一台。
2)万用表 一块。
4.实验任务
研究R0=10kΩ、Rfz分别为∞、1kΩ、10kΩ、100kΩ时分压器的调压特性。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线路及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计入表2-1
表2-1测量三端变阻器调压特性表
Rfz(Ω) | 0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 | |||||||||||
100k | |||||||||||
10k | |||||||||||
1k |
实验箱中的电阻组合成三端变阻器R0时,参考表2-2方案。
表2-2三端变阻器R0组接方式
R1/R0 | 组接方式 | 分压器引出线 |
0 | 1k+2k+2k+(10k//10k) | 取全部电阻 |
0.1 | 1k+2k+2k +(10k//10k) | 活动端从1k与2k接点处引出 |
0.2 | 2k+1k+2k+(10k//10k) | 活动端从2k与1k接点处引出 |
0.3 | 1k+2k+2k+(10k//10k) | 活动端从2k与2k接点处引出 |
0.4 | 2k+2k+1k+((10k//10k) | 活动端从2k与1k接点处引出 |
0.5 | (10k//10k)+1k+2k+2k | 活动端从10k//10k与1K接点处引出 |
0.6 | (10k//10k)+1k+2k+2k | 活动端从1k与2k接点处引出 |
0.7 | (10k//10k)+2k+1k+2k | 活动端从2k与1k接点处引出 |
0.8 | (10k//10k)+2k+1k+2k | 活动端从1k与2k接点处引出 |
0.9 | (10k//10k)+2k+1k+2k | 活动端从2k与1k接点处引出 |
1.0 | (10k//10k)+2k+1k+2k | 活动端接电源负端 |
5.注意事项
作调压特性曲线时应遵循:
1)坐标选择。建议Ufz/U0、R1/R0为X与Y坐标,这样所得曲线不受U0、R0具体数值的限制,且两个变量都在0至1之间变化。
2)选择适当的比例尺,本实验作图建议用16开坐标纸。
3)曲线应标明坐标轴代表的量、数值、单位、曲线的名称、实验中的常量、实验组别、姓名、日期等。
6.总结报告
1)画出R0=10 kΩ,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三端变阻器的调压特性曲线。
2)根据所得曲线说明通常选用分压变阻器的R0数值为什么约在1/10Rfz与Rfz数值之间?若R0太小有什么坏处?
3)已知:电源电压U0=1V,R0=10 kΩ。Rfz分别为1000Ω(1W);500Ω(1/8W);10 kΩ(1W)。Rfz用哪一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