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电子编码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操作和联动公式的编写方法;
2. 掌握总线隔离器和声光报警器的测试方法;
3. 认识消防应急广播设备系统,掌握消防应急广播设备系统的使用。
二、 实验设备
本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主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
2) 显示装置:火灾报警显示盘
3) 探测器:光电感烟探测器、定温感温探测器
4) 模拟装置:模拟排风机装置
5) 报警装置:声光报警器
6) 手动装置:手报按钮
7) 隔离装置:总线隔离器
示意图如下:
设备使用注意事项:实验装置报警时,如想消音,按“消音”键,禁止控制器本机报警;按“警报器消音/启动”键或火灾显示盘的“节能/消音”键,来禁止火灾显示盘发出声音报警,同时控制器对应显示灯亮。
三、 实验内容
1. 编码及电子编码器的使用
使用电子编码器对各个火灾探测器进行编码(编码号不允许重复)。步骤:
1)连接:将各火灾探测器旋转摘下,编码器的连接线夹在探测器的两根总线连接端上。
2)地址码的写入:打开电子编码器电源。输入地址码(1—242),按下“编码”键,屏幕上将显示一个“P”,表明相应的地址码已被写入,按下“清除”键返回。若编码失败,则显示错误信息“E”,按下“清除”键,显示“0”,可重新进行操作。
3)地址码读出:打开电子编码器电源,按下“读码”键,屏幕上将显示设备的地址码。若读码失败,屏幕上将显示错误信息“E”,按“清除”键清除,可重新进行操作。
2.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置
1)设备定义
使用火灾报警控制器进行现场设备定义,记录所定义设备的二次码。
1闭合实验台的总电源开关;打开机柜后面板,闭合智能电源盘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闭合功放电源;闭合控制器操作面板内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
2等系统自检完毕后,点击前面板上的“系统设置”按钮,其中进入密码不用修改,直接点击“确认”即可;
3依次选择“4设备定义”、“1连续定义”,“1外部设备”,则进入设备定义界面。一般情况下定义时,现场设备地址应与原码和二次码的后三位保持一致。原码编辑完成后,按“确认”键,自动进入键值的编辑。键值编辑后,按“▽”键进入二次码和设备类型的编辑,定义完成,按“确认”键存储。
如需要修改时,选择“3”、“4”进行相应位置的更正。或者选择“4设备定义”、“2继承定义”,“1外部设备”,进入继承设备定义界面,选择需要修改的设备进行更正。
2)设备注册
点击“系统设置”后,依次选择“6调试状态”、“1设备直接注册”、“1外部设备”,进行设备注册,并等待注册结束。如有设备数量与现场设备数量不符的情况,有可能是现场设备出现了重码,重新对现场设备进行编码。
3)设备检查
回到主界面后,按下“*设备检查”键,依次选择“1现场设备”、“1总线设备”,完成设备检查。核对现场设备数量,并核对现场设备的原码和二次码是否有错。
点击“系统设置”后,依次选择“6调试状态”、“3总线设备调试”,可以检查指定原码的设备的通讯状态及实时数据。先输入要测试的原码,再在“总线命令”项中分别输入00或02,按“确认”键。其中00:检查通讯情况,显示设备的回码宽度;02:检查设备的实时采用数据,显示采样值,可用于对红外对射探测器的调试。记录检查通讯时的反馈信息。
5)自动控制方式设置
按下“3用户设置”键,依次选择“2启动控制”、“2自动控制”,并按“确定”键,调出启动方式菜单,选择“全部自动”,按“确认”键存储。
3.声光报警器和排烟风机的测试
按“启动”键,分别输入声光报警器和排烟风机的二次码和设备类型,按“确认”键,测试二者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按“停动”键,注意屏显的二次码是否对应相应设备,按“确认”键,停止相应设备工作。
记录设备测试结果,即设备状态是否正常。
3)消防广播测试
按“启动”键,输入广播切换模块的二次码和设备类型,按“确认”键,测试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在自动播放消防应急广播之后,摘下控制器下方的广播话筒,按下播音键转换为话筒人工播音。测试消防广播设备能否正常工作。按“停动”键,注意屏显的二次码是否对应相应设备,按“确认”键,停止相应设备工作。
记录设备测试结果,即设备状态是否正常。
4. 简单联动编程操作
1)联动公式的编辑:按下“系统设置”键,选择“5联动编程”、“1常规联动编程”,进入联动编程菜单。可进行联动公式的新建、修改和删除。联动公式格式见附录2。
注意:本系统设有联动公式语法检查功能,若输入的联动公式存在语法错误,在按下“确认”键存储时,系统将报告“操作失败”不存储,等待重新编辑。
2)手报按钮与声光报警器的联动
编写并记录联动公式,实现手报按钮对声光报警器的控制。例:“当报警按钮按下时,声光报警器立即动作”的联动公式,假如报警按钮的代号为000001 11,声光报警器的代号为000005 13,那么联动公式就为:000001 11=000005 13 00。
实验过程:按下手报按钮,报警按钮红色火警指示灯应点亮,控制器应显示该报警按钮地址,声光报警器应报警。
编写并记录联动公式,要求当报警按钮按下时,模拟风机立即动作。
四、实验总结
1. 按照下表的形式记录所有外部设备的二次码和原码;(有多少设备写多少行)
设备名称 | 原码 | 二次码 | 设备类型编号 |
2. 记录总线设备的调试结果;
设备名称 | 总线命令 | 回码值 | 设备名称 | 总线命令 | 回码值 |
00 | 00 | ||||
02 | 02 | ||||
00 | 00 | ||||
02 | 02 | ||||
00 | 00 | ||||
02 | 02 | ||||
00 | 00 | ||||
02 | 02 |
3. 记录部分外部设备的测试结果;
设备名称 | 总线隔离器 | 声光报警器 | 模拟排烟机 | 消防广播 |
测试结果(正常/异常) |
4. 按照下表的形式记录实验中所编制的所有联动编程公式,并解释联动公式含义。
实验内容 | 联动公式 | 公式含义 |
(以下内容可不写在实验报告中)
现对该界面的各项参数作如下介绍:
“原码”:设备所在的自身编码号,外部设备(探测器和联动模块)原码号为1~242,原始编码与现场布线没有关系。
“键值”:当为模块类设备时,是指与设备对应的手动盘按键号,当无手动盘与设备对应时,设为00。
“二次码”:即用户编码,由六位0到9的数字组成。编码规定如下:
第一、二位对应设备所在的楼层号,取值范围为0~99。为方便建筑物地下部分设备的定义,规定地下一层为99,地下二层为98,依此类推。
第三位对应设备所在的楼区号,取值范围为0~9。所谓楼区是指一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物,例如:一个花园小区由多栋写字楼组成,每一栋楼可视为一个楼区。
第四、五、六位对应总线制设备所在的房间号或其它可以标识特征的编码。在对火灾显示盘编码时,第四位为火灾显示盘工作方式设定位,第五、六位为特征标志位。
“设备类型”:二次码输入区“—”符号后的两位数字为设备类型代码,参照《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使用说明书》的“附录二 设备类型表”或本实验指导附录3中的设备类型。
“设备状态”: 一些具有可变配置的设备,可以通过更改此设置改变配置。
“注释信息”表示该设备的位置或其它相关汉字提示信息。此项最多可由六个四位区位码输入的汉字或阿拉伯数字组成,对应汉字码表见“附录三 标准汉字码表”。
说明:在设备定义中,只能输入阿拉伯数字,其余字符视为非法。如定义的二次码已经存在,将提示“操作处理失败”。
附录2 联动公式格式
联动公式是用来定义系统中报警设备与被控设备间联动关系的逻辑表达式。当系统中的探测设备报警或控制模块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控制器可按照这些逻辑表达式自动对被控设备执行“立即启动”或“延时启动”操作。
本系统联动公式由等号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面为条件,由用户编码、设备类型及关系运算符组成;后面为将要联动的设备,由用户编码、设备类型及延时启动时间组成。
例一 :010031 03 + 010035 03 = 010012 13 00 010013 19 10
表示:当010031号点型感烟探测器或010035号点型感烟探测器报警时,010012 号讯响器立即启动,010013号排烟机延时10秒启动。
注意:
1)联动公式中“=”前后的设备都要求由用户编码和设备类型构成,类型不能缺省。
2)关系符号有“与”、“或”两种,其中“+”代表“或”,“×”代表“与”。
3)“=”后面的联动设备的延时时间为0~99秒,不可缺省,若无延时需输入“00”来表示。
4)联动公式中允许有通配符用“*”表示,用其代替0~9之间的任意数字。通配符既可出现在公式的条件部分,也可出现在联动部分用来合理简化联动公式。当其出现在条件部分时,这样一系列设备之间隐含“或”关系,例如01001*15即代表 :01001015+01001115+01001215+01001315+01001415+01001515+01001615+01001715+01001815+01001915;而在联动部分则表示这样一组设备。
5)联动公式中允许使用因果一致通配符“&”。“&”符号的使用与“*”符号类似,用其代替0~9之间的任何数字,但其替代含义与“*”不同,例如&&&*** 03 +&&&*** 02+&&&*** 11 =&&&*** 13 00代表:当某一区的任意点型感烟探测器、差定温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报警时,同一区的任意讯响器设备立即联动启动,即当121***03设备报警时,121***13设备无延时启动。
6)联动公式中表示因果关系的等号可以是“=”也可以是“= =”,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启动控制方式中的自动设置为部分允许时,只允许联动公式中含有“= =”的联动公式参加联动。
7)在一个联动公式中只能有一处表示因果关系的等于。
附录3 设备类型表
代码 | 设备类型 | 代码 | 设备类型 | 代码 | 设备类型 | 代码 | 设备类型 |
00 | 未定义 | 22 | 防火阀 | 44 | 消防电源 | 66 | 故障输出 |
01 | 光栅测温 | 23 | 排烟阀 | 45 | 紧急照明 | 67 | 手动允许 |
02 | 点型感温 | 24 | 送风阀 | 46 | 疏导指示 | 68 | 自动允许 |
03 | 点型感烟 | 25 | 电磁阀 | 47 | 喷洒指示 | 69 | 可燃气体 |
04 | 报警接口 | 26 | 卷帘门中 | 48 | 防盗模块 | 70 | 备用指示 |
05 | 复合火焰 | 27 | 卷帘门下 | 49 | 信号碟阀 | 71 | 门灯 |
06 | 光束感烟 | 28 | 防火门 | 50 | 防排烟阀 | 72 | 备用工作 |
07 | 紫外火焰 | 29 | 压力开关 | 51 | 水幕泵 | 73 | 设备故障 |
08 | 线型感温 | 30 | 水流指示 | 52 | 层号灯 | 74 | 紧急求助 |
09 | 吸气感烟 | 31 | 电梯 | 53 | 设备停动 | 75 | 时钟电源 |
10 | 复合探测 | 32 | 空调机组 | 54 | 泵故障 | 76 | 警报输出 |
11 | 手动按钮 | 33 | 柴油发电 | 55 | 急启按钮 | 77 | 报警传输 |
12 | 消防广播 | 34 | 照明配电 | 56 | 急停按钮 | 78 | 环路开关 |
13 | 讯响器 | 35 | 动力配电 | 57 | 雨淋泵 | 79 | 未定义 |
14 | 消防电话 | 36 | 水幕电磁 | 58 | 上位机 | 80 | 未定义 |
15 | 消火栓 | 37 | 气体启动 | 59 | 回路 | 81 | 消火栓 |
16 | 消火栓泵 | 38 | 气体停动 | 60 | 空压机 | 82 | 缆式感温 |
17 | 喷淋泵 | 39 | 从机 | 61 | 联动电源 | 83 | 吸气感烟 |
18 | 稳压泵 | 40 | 火灾示盘 | 62 | 多线制锁 | 84 | 吸气火警 |
19 | 排烟机 | 41 | 闸阀 | 63 | 部分设备 | 85 | 吸气预警 |
20 | 送风机 | 42 | 干粉灭火 | 64 | 雨淋阀 | ||
21 | 新风机 | 43 | 泡沫泵 | 65 | 感温棒 |